当前位置:墨雨书阁>女性小说>大明:寒门辅臣> 第三百三十六章 宝钞提举司,顾正臣的担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三十六章 宝钞提举司,顾正臣的担忧(1 / 2)

朱元璋对于元朝的许多东西,并不完全排斥,就连元世祖忽必烈的祠堂还允许留在北平,没让人给拆了。

大明开国初期的政治体制,除了礼仪相关的内容,官制上多继承元朝,如中书六部与行省的架构。

但对于元朝的钞钱法,大明并没有直接继承下来,而是选择了银铜为货币的交易方式,朝廷几次铸造铜钱,让大量洪武通宝得以进入民间。

但问题是,每一次铸造洪武通宝,都满足不了民间对铜钱的需求,几千万枚铜钱进入民间,只打出了几个水花,就没了多少动静。

句容私铸铜钱案虽然只是起于私心,是郭家牟利所致,可究其根本,大明民间的铜钱荒,尤其是洪武通宝的铜钱荒,才是旧钱充斥底层、私铸乱象的根源。

刘基看向朱元璋,见他盯着沉重的大箱子就明白,钞钱恐怕将会出现在大明。

对于这一点,刘基表示很理解。

大明铜少,朝廷这些年来,除了北征和中都之外,很少大规模征用民力,哪怕是矿场,征调的匠人并不多。

刚刚老朱还打算将铁甲改为皮甲,为的就是节省民力。铜矿那里可想而知,人员定是有限。

官府几次铸造洪武通宝,铜耗去太多,以致于有时候不得不让百姓将家里带铜的东西交出来,哪怕是个铜盆,你也得给官府送去,不知道这玩意可以融了铸造好多铜钱?

铜不够,难挖难弄。

造纸总比造铜钱省力气,省人力吧?

朱元璋让刘基回府,自己则回到皇宫,命人将户部尚书颜希哲、马贵喊来。

颜希哲、马贵匆匆入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