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墨雨书阁>未来科幻>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第731章 议鲁田惊觉苏系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31章 议鲁田惊觉苏系权(1 / 1)

“什么,谙厄利亚来使?”刚在御书房没坐多久,朱棣就收到邹芳送来的消息。谙厄利亚就是英国,是大明对英国的称呼。对于朱允炆曾使用‘英’这个字,朱棣嗤之以鼻。英,英雄,英伟之气也。他谙厄利亚不过是一群手持枪炮的强盗,也配的上这个‘英’字?不止如此,包括其翻译来的什么‘法’、‘德’,统统不屑一顾。对此,苏谨亦举双手赞成,仍旧以大明旧称称之。隋越在海上遇袭,这事明面上似乎是倭寇干的,但朱棣心里明镜一样。凭那些举不起五尺长枪的矮子,刚刚从树上下来的猴子,能有战机这种玩意?更何况,大明的头号通缉犯约翰,可还在倭岛藏着呢。命邹芳在御书房外候着,朱棣与姚广孝开始商议:“大师,此人见还是不见?怎么见,在哪见?”姚广孝眉头紧蹙,深知这家伙来者不善。于这个节点,谙厄利亚派出来使,恐怕绝不是来求和的吧?既然不是求和,那就一定带着阴谋。依姚广孝的意思,不妨先邀其入宫,私下会面,看看对方想要什么。但依朱棣的性子,却不打算这么干:“私下会面?他也配?”“朕之书房,是与肱股之臣议事之所,不是见这些猴子的游园!”姚广孝叹口气:“陛下,若对方做出什么惊人之举,恐惹朝堂沸议啊。”“议便议!朕还怕了他不成?”下了决定,朱棣也不废话,喊来邹芳:“传朕旨意,命谙厄利亚使者明日早朝,上殿觐见。”“臣,遵旨。”翌日早朝,朱棣照例先与朝臣议事,命那使者在殿外候着,似乎对他一点也不重视。那使者也不在意,笑眯眯的看着来来往往的朝臣,时不时的脱帽致敬。对这个骤然出现的洋鬼子,朝臣也十分好奇,纷纷注目打量。外国佬他们不是没见过,进宫觐见的外国佬也不少见。别说是这个白皮红毛的,黑皮的、花毛的他们都见过。只不过这能单独觐见的,倒是少有。倒是一些年轻的官员,对这奇怪的人十分好奇,忍不住窃窃私语,指指点点。但那个使者也没表现出什么不爽,看人盯着他,也只是微笑点头回应。“山东新种之事无需再议,就这么定了。”奉天殿内传来朱棣的声音:“尔等只需商议,由何人前往主持便是。”徐增寿踌躇良久,缓缓开口:“臣以为,农阁寺少卿魏圭,熟知农事,可委以重任。”农阁寺是靖难之后,依苏谨之意,在户部下单独架设出来的一个单位。顾名思义,主职管理天下农田之事,最高官与余寺平行,四品寺卿。徐增寿口中的魏圭,是苏谨的学生。他出身农家,为人木讷,但却对农事十分熟悉。苏谨的用人方针,从不看你背景如何,是否得他欢心,只因材施用一点而已。所以他没有被下到地方锻炼,而是留在朝中,专职农阁之事。但也只给了他一个少卿的位置。谁都知道,主职是管事的,副职才是做事的。当然,也是用来背锅的。不过魏圭却不用担心这一点。他做错了事,自然有先生来处置,谁敢给他甩黑锅,先生就敢拿黑锅把他炖了。“魏圭吗?”朱棣犹豫。倒不是不信任魏圭,而是此人性格木讷,适合到地方吗?这下去可不仅仅是推广新种,更要和地方那些士族斗法,一般人可干不了。好吧,朱棣就是不信他。“陛下勿扰”,徐增寿提出这点,自然有他的考量:“山东布政使眼下悬置,而童福山新功方立,还未奖赏...”和聪明人说话不用废话,一句话就点醒朱棣。是啊,他魏圭是个不善言辞之人,但那个童福山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师兄弟联手做事,也不用担心互相掣肘。
到时候一个对外干仗,一个实心用事,实在再妙不过!“嗯,所言有理,只是那童福山性子跳脱,忽然委以重任,这个...”说着,朱棣的眼神在殿内逡巡,闪烁不定。群臣看着主臣二人一唱一和,就差直接把人定下来了,那还不明白陛下的意思?说他们做事无能可以,但说不会揣摩上意,那怎么可能?当下,所有官员齐声附和:“童大人能力出众,必能为陛下,为朝廷再立新功!臣附议!”“臣附议。”“臣等附议。”“好。”朱棣满意的点点头,看向坐在“拟旨,命童福山不必急着回京述职,待山东新种一事完后,一并回京。”陈显面露羡慕之色,笑着点了点头,提笔开始誊写。旁边的不少官员也露出羡慕的眼神。当苏谨的学生是真好啊,都不用他说什么,陛下就一个一个的擢升。你瞅瞅,你瞅瞅。童福山一个三十来岁的死胖子,已经做到布政使的位置了。多少人混了一辈子,也只能和那个破县城较劲而不得升迁?就这,还得时刻担心课考不合格,被陛下一怒之下革除。再想想那木讷老实的魏圭,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这样的人,别说是在大明的中央,在这政治旋涡的中心。给他放到任何一个县,这样的性子都甭想出头!可你瞧瞧,拜个好老师有多么重要?正嫉妒着,朱棣忽然开口:“嗯...魏圭既然要在山东做事,倒不好以一州一府之地限制他,不如这样吧。”朱棣笑了笑:“前有许圭往浙江任巡田御史,那这魏圭不如就任山东巡田御史吧。”“农阁的差事也兼着,这样也算师出有名。”都察院御史的口水,不,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御史官职并不高,在京的也不过七品而已。但地方就不一样了。巡田御史虽然也是御史,但却是有实权的!最重要的是,人家官职可是正三品!这得连跳多少级啊?有几个人忍不住开始掰着指头算了起来。哦,不对。人家本来就是从三品的少卿,打扰了,打扰了。不过经此一算,许多人不由得开始震惊。原来这不到一年的功夫,不知不觉间,苏谨的学生已经纷纷身居高位...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以往他们弹劾苏谨的时候,仗着的是什么?洪武年间,苏谨哪怕再受洪武爷信赖,始终不过是个‘孤臣’。何谓孤臣?就是并无朋党,在朝中一个能帮他,愿意帮他说话的都没有!可现在呢?若是长此以往下去,哪天苏谨一高兴,一拍脑门再收他百十来个门徒,他们这些人还活不活啊?可眼下那酷吏苏风头正劲,没人敢说什么。不过也有些老奸巨猾的,已经隐隐看出什么苗头。他们不止不担忧,反而盼着苏谨能再多收些徒弟,越多越好。不过这些,都不是眼下要考虑的事。安顿好山东新种推广之事,朱棣似乎‘才’想起来,门外还站着个人。“此事就这么定吧。”似乎有些疲惫,但他还是摆摆手:“邹爱卿,不是有个谙厄利亚的使者要见朕吗?宣进来吧。”那使者一直在旁边听着朝臣议事,也不知能不能听得懂,听的一脸津津有味。直到宣他觐见,他才笑眯眯的走进奉天殿,照足了礼节躬身行礼。“外臣杰克.布鲁克,见过大明皇帝陛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