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墨雨书阁>未来科幻>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第996章 年岁纳贡,不敢有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96章 年岁纳贡,不敢有缺(1 / 1)

“慎之还没有消息吗?”姚广孝有些好奇,如果换做是苏谨,会怎么对这几个英使?会不会直接塞进大炮里轰出去?“没有。”朱棣的表情有些闷闷不乐,苏谨这小子不回信,说明压根就没打算回来参加大朝会。今年来朝贡的番邦使者比之去年,几乎翻了有一倍。万邦来贺的如此壮观景色啊,居然不在朕的身边,和朕一起分享这份喜悦。锦衣夜行也,朱棣心里幽怨的叹道。但他自己也清楚,自己准备如何拿捏这些番使,心中早已有了决议,苏谨必然也明白。不说话,就是最好的回答。对于自己做出的决定,苏谨已经很少干预,最多默默做一些修正和辅助细节的工作。他清楚,苏谨这是在避嫌,不愿做那个权倾朝野的权相,给彼此之间留余地。这是他的聪明之处,但却让朱棣十分不爽————朕是那种人吗?但他也不得不承认,权力,尤其是帝王礼乐征伐皆出其手的权力,犹如带毒的美酒,真的令人欲罢不能。可苏谨才二十八岁啊,一个不到三十岁的人,为什么会看的这么透彻?断舍离的时候,又如何做到丝毫没有留恋?换做自己,当年若是被父皇如此信任,赋予如此厚重的权力,只怕尾巴早就翘上天了吧?断舍离的背后,朱棣感觉到的,却是苏谨太过冷静的残忍,和一丝冷漠。就好像,他只是这个时代的过路人,永远在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静静看着岁月变迁,而不愿沾染其中。“帝作黄金阙,仙开白玉京....”朱棣不断喃喃自语,“之所以看不上朕的黄金阙,是因为你本是白玉京来的仙人吗?”“陛下,陛下?”思绪被打断,朱棣这才哂然一笑,看着黄俨:“怎么了?”“奥斯曼使者递交国书,请求觐见。”“杨士奇怎么说?”“这是杨大人的奏本,他递话说您一看便知,请您圣裁。”“递上来吧。”倒不是杨士奇无礼,随便递个奏本上来应付差事,而是他这几天快忙疯了。此次进京朝贡的,有多达一百五十多个国家,这还是登记在册的,还有许多海外小国都没听过名字,必须一一审核。苏谨不在,杨士奇作为礼部左侍郎,就是最高负责的官员,必须一一对接好这些工作。这几天他忙的几乎脚不沾地,马不停蹄的一批一批会见使者,忙的脚打后脑勺,这些朱棣都清楚,自然不会怪他。对于奥斯曼来使的心思,朱棣早猜了个七七八八,看完奏本后也没多说什么,递给姚广孝后随口吩咐道。“宣。”“奴婢遵旨。”没过多久,奥斯曼使者米洛什随着黄俨走进武英殿,照足了礼仪,行了三叩大礼。虽然是第一次来大明,但看他那娴熟的样子,事前没少做准备。朱棣飒然一笑,笑容中却多了几分警惕。礼贤于人,必有所图。没急着问他来意,朱棣随口笑道:“这些日子,在京中待着可还习惯?有何不适的地方,一定要提出来。”
后半句他没说,提出来也不一定给你解决。但显然米洛什不是为这个来的,恭谨答道:“多谢大明皇帝陛下,外臣很习惯,很喜欢大明。”“哦?你会说汉话?好啊,很好。”“是”,米洛什不敢抬头,“说来外臣有四分之一的汉族血统,臣的外祖母是汉人,祖籍福建漳州。”“外臣自幼跟随外祖母长大,十分喜爱汉家文化,四书五经也有涉猎。”“好啊,很好。”朱棣哈哈大笑着看向姚广孝:“大师,我看他也可以去学堂进修一下,将来好考取个功名回乡,光宗耀祖。”“皇上所言极是。”姚广孝凑趣道:“贫僧察这位来使语言熟练,口音中福建方言的味道很淡,反倒说的一口好官话,想必是用了心的。”姚广孝永远是一身黑衣僧袍打扮,四季不变,很容易就对上身份。一看就知道,这位就是大明永乐大帝身边,唯二的宰相级别人物,仅次于苏谨的姚广孝。米洛什既然做好了准备,自然不敢得罪这位‘黑衣宰相’。“多谢大师称赞,外臣所学浅薄的很,不足一哂。”朱棣笑笑,和姚广孝你一言、我一语,过问起米洛什来到大明的生活。偶有问起奥斯曼的风土人情,时不时发出一声赞叹。但米洛什来见皇帝的目的,可不是求他来夸自己家乡好。任务完不成,哪怕朱棣夸他一万次家乡好,也挡不住帖木儿大军的铁蹄。对于他来说,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万分紧迫。大明倒是一片祥和,万邦来朝,子民生活幸福快乐。但他的家乡门口,帖木儿的十四万大军早已虎视眈眈的聚在那里,只等英军的装备一到,就要一举而下,进攻他的故乡。“陛下...”米洛什满头大汗,不得已打断朱棣的调侃,索性心一横,跪在地上哀哀拗哭:“求大明皇帝陛下,救救外臣的家乡!”“这是怎么了?起来说话。”朱棣详做不解,命黄俨去将他扶起。谁知后者死死的跪在地上,一动不动:“陛下,外臣的国家就要被蒙古人灭了,求求您开恩,救救我们吧!”“有什么事,起来慢慢说,别急。”说着话,姚广孝慢慢走到他身边,只是轻轻一提,米洛什忽然感觉自己双腿就离了地。朱棣一脸无语的看着他,那被姚广孝拎了起来仍蜷缩在一起的双腿,活像一个陶俑。“能帮的,陛下自然会出手,不能帮,你跪在那里也没用,圣心自有独裁,岂能是被裹挟之人?”经过姚广孝的提醒,米洛什才醒悟过来,爬起身连连致歉。奥斯曼到底遇到什么问题,朱棣心里清楚,解决的办法也有。但他现在不准备表态,而是要先抻着他。皇帝可以仁慈,但决不会是个老好人,做出一个决定的背后,是要为整个国家的利益考量。你奥斯曼被揍,先不说活不活该,想让我大明帮你助拳,至少你得给出场费吧?地主老财家找麦客,还得管个仨饱一倒呢。不过,显然米洛什来之前就想明白了这个问题,从身上掏出早就备好的国书递了上去:“吾王愿向大明称臣,永为藩属之国,世代忠心效忠明皇,三节两寿,年贺纳贡,不敢有缺,有国书为证。”“递上来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