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火,熊熊燃烧。这大火来自皇宫。城外一战之后,刘豫便知道大名府再也守不住。他在皇宫呆坐到半夜,就下定了决心。大名府守不住,当然就要逃走。早逃可比晚逃强。他的财宝早已打包好,他传达了撤退的命令。大名府百姓,他是不管的。刘豫离开之后,亲手点燃了皇宫。他的东西,只能他拥有。他无法拥有时,便要亲手毁掉。刘豫不仅仅烧毁了皇宫,他还点燃了,他所有在意的地方。潘小安接到探报。他与安大舟走出营帐。安大舟脸上变色:“我的鱼哦。”潘小安眼里的火,丝毫不亚于大名府的火。“孟奇,速速派人前去查看。”刘豫早已撤出大名府,向北溃逃。“带人去救火”潘小安下令。几万士兵驮水进城。他们开始救火。说救火,也只是阻断火势蔓延。那些燃烧的宫殿,只能任由其燃烧。“传令全城,刘豫纵火而逃。想要跟随刘豫的百姓,放他们离开。想要跟随安国的百姓,安国会补偿他们的损失。”潘小安当然懂宣传的作用。刘豫做下的恶,潘小安可不愿给他背锅。百姓目光所及有限。他们只能看自己方圆五里内的东西。这时候要是有人煽动,他们就会把这火赖在安国人头上。孟奇派出五百骑满城宣传。潘小安又命人设置安置点,暂时收留无家可归的百姓。这寒冬腊月,没有粮食裹腹,没有房屋挡风,那还能有活路吗?这场大火足足烧了三天。直到天降大雪,才将烈火熄灭。白雪覆焦痕,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但雪化之后呢?潘小安驻扎在大名府,没有继续在进兵。现如今,优势一点点归于安国。安国只需稳扎稳打,就能取得胜利。急躁,反而是最不可取的。每下一地,收心一地,建设一地。这样才能让百姓归心。百姓信赖,跟随者众。那不是天下,也是天下。泉城府。王乙己正在准备物资。潘小安拿下大名府,鲁地北境在无滋扰。鲁地从此安矣。他作为“从龙之臣”,十分荣幸。这个凤凰县落魄的汉子,一步步走到封疆大吏,这一切都是潘小安给他的。他对潘小安的忠诚,与日俱增。当他收到潘小安的手谕时,王乙己就赶忙开始着手准备。粮库的存粮,一筐筐往外拉。棉麻布,一匹匹往外拿。羊皮,一摞摞往外扛…几千辆牛马车,开始往大名府进发。这浩浩荡荡北上的车队,沿途吸引了众多百姓的关注。车队每过一县,便由另一县接管。每过一府,便由另一府护送。这热火朝天的景象,与寒冷的天气十分不匹配。经过二十余天的行走,货物运输到大名府时,已到了腊月初八。按照安国往年惯例,大名府的大街口,校场上便开始施舍腊八粥。潘小安在城中巡查。这些日子的休养,大名府已经完全安定下来。
街面上的百姓,不再像往日那般唯唯诺诺。他们心里自有一杆秤。他们知道,安国士兵不会伤害他们。车队来到南城门。潘小安没有着急让他们进城。他命通讯兵,将物资到来的消息,在大名府传播。他要让大名府百姓看一看,归顺安国之后,可以享受的好的福利待遇。腊月初九。车队开始进城。街道旁,束手而立的百姓,看着装的满满的马车,议论纷纷。他们看着,点着,等着。这马车过后是骡车,骡车过后是驴车,驴车过后是牛车,牛车过后还有人拉车…后车头接着前车尾,蜿蜒悠长,让人看不到尽头。等到了大校场,百姓也跟了过来。他们看到了粮食,看到了铁炉,看到了煤炭,看到了羊皮袄…发放物资的告示已经张贴。物资按照户口发放。百姓要诚实的报告家庭人数。物资用完了可以在领,不诚实的人,将得不到信任。没有人会喜欢说谎话。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从来都是可爱的。他们勤勤恳恳,他们朴实善良,他们知恩图报,他们乐善好施…物资发放了五天,不论鳏寡孤独,还是大户人家,只要是大名府百姓,只要承认是安国人,就可以得到。有了物资,就可以过年。度过寒冬,熬过初春,万物复苏,人们就有了生机。生命就是这样顽强。潘小安在行走在街上,向他打招呼的百姓多了起来。一如往常。潘小安还是喜欢他们叫自己小安大人。刘豫离开大名府,一路退往邢州。他顶风冒雪,十分火大。“陛下,咱们要退往哪里?”“张爱卿,前面到了哪里?”“陛下,前面就是巨鹿城。”刘豫哈哈大笑:“好啊,好。咱们就驻扎在巨鹿城。”此时的邢州,还在伪齐国的势力范围内。城上的守兵蜷缩在城垛下。他们听到马蹄声,这才不情愿的探头看。这一看不要紧。城下的大军,把他们吓了个魂飞魄散。“快去通知大将军,有敌人攻城。”巨鹿城守将张幽,是个三十多岁,高瘦的汉子。听到有敌袭,他立马来到城墙上。“城上是哪位将军?”张孝淳打马上前询问。“可是张宰辅。末将张幽。”“张将军,快快打开城门。皇帝陛下驾到。”张幽慌忙下城,边跑还边喊:“快开城门,快开城门。”张幽站在城门旁恭候。刘豫的马车路过,并没有掀开车帘。对于张幽这样的小角色,刘豫根本不屑一顾。张幽看着大军进城,越看越不对劲。前面的御林军,还是完整的编制,看起来像模像样。怎么后面的军队,一个比一个差劲。“哎呦”张幽心里咯噔一下。“这是吃了败仗喽。难道说,大名府已经失陷?”张幽五味杂陈。刘豫到来,自然要住好的宫殿。张幽的将军府,便被刘豫占领。然后是太子府,宰相府,都督府…张幽的府宅越换越小。到最后,只能住在三间瓦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