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妪烧水,担水的却是一个背有些略驼的老汉,一个背篓里放着一个一人来高的大水桶。看来水源并不近,一桶水背过来,老汉身上的衣服,竟是全都汗湿了。
而给大家倒茶的,却是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少妇,背上还背着一个娃娃,那孩子看起来也不过一岁出头的模样,在母亲的背上头一点一点的昏昏欲睡,而在灶台的边上,还有一个稍大一点的孩子,正抱着一小捆柴往灶门口那里堆放。
一看就知道是一家人,只是没有看见有当家的青壮男人。
不过想想也知道,如今陕西路这情状,当家的青壮男子,只怕都给征走了。
现如今,路上来来往往的,倒大都是士兵,运送粮草军械的青壮。
一文钱,并算不得什么,也没有人收钱,进棚子的地方,摆着一个木头盒子,进棚子的或者不进棚子的,往那个盒子里扔一文铜钱,然后喊一声茶来,那个背着孩子的少妇,便会给你拿来一个木碗。
茶水,就摆在棚子里,两个大桶,是凉好了的。
只是今日人太多,凉好的早就卖完了,现在桶里的却还在冒着热气。
有些性子急的,也懒得喝茶了,只是叫卖茶的,将那大缸里的还没有烧的井水舀上一碗来,仰脖子咕嘟咕嘟便喝,那井水却是正宗的山泉,即便不烧不放凝青叶,也是沁人心脾的。
老汉儿辛辛苦苦背来,一碗也是值得一文钱的。
天热,人多,生意自然就好。
钱挣得多了,一家人脸上的笑容自然也就更多了。
背水的老汉一趟又一趟,身上的衣服早就跟在水里捞起来的一样。
给大家送茶的少妇一阵风似的在来来去去,
便是那在外头捡柴的小崽子,也蹦蹦跳跳的显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