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墨雨书阁>>在70年代当乘务员> 在70年代当乘务员 第222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在70年代当乘务员 第222节(1 / 2)

宋思明翻了个大白眼,“年轻人?哦,你老了?我是不是也得把屁股下面的椅子让出来,给你坐坐?”

“可别?”席于飞连忙摆手拒绝,“您这活儿我干不了,太忙了。我就想要个清闲点儿的工作,多点儿时间陪陪我爹娘。他们都七十来岁的人了……”

“我是不是还得夸你一声孝顺啊?”宋思明又想翻白眼了。

能把个副局气成这样,席于飞功不可没。

席于飞笑嘻嘻的,“孝顺这不是应该的嘛?哎呀,主要是……你看我总是得帮那边出差,一走就是小一个月。回来又得跟车。得亏我没孩子,否则孩子都得不认识我了。你看我五哥,之前任务一走就是仨月,回来之后我侄子跟他喊叔叔,差点儿没给他气死。还有我四哥,都多大岁数了,出任务一走一年,我侄女看见他就哇哇哭,抱都不让抱……”

“少跟我说这些,还孩子呢,有本事你自己生啊!”宋思明懒得听这些,“你才三十二!”

“我都三十二了,而且我也不说不工作啊,需要我上我也不会推辞是不是?谁车上请假了,或者别的事,我就去替补一下。哎呀,我就是累了,十九岁参加工作,到现在,你看看我,为自己请假了几次?不都是为了国家……”席于飞开始“道德绑架”。

“快闭嘴吧,就你能叭叭。”宋思明头疼,“那你想去哪个部门?”

席于飞道:“后勤咋样?”

宋思明闭了闭眼,“后勤可大多都是养老的和老娘们,你受得了就去。”

“那算了,后勤不行……”席于飞绞尽脑汁,“要不咱们家商场缺人不?我负责服装那块?”

宋思明气道:“服装那块不早就是你的人了?哦,玉玉派来的人,跟你的有什么两样?咋,你还要跟自己人抢工作?”

席于飞抓耳挠腮,“那我能做什么啊?”

宋思明看他这幅样子,不知道怎么的,还挺开心,“哪有什么空闲的职位,车长你不愿意,站长你嫌累,其实副段长也成,咱们车站……”

“不不不,我梅雨哥都累成狗了,我可不!”席于飞拒绝,“我就是想找个清闲的,按时下班的,有时间陪我爹娘的。宋叔,我待遇已经很高了,也不想往上爬。而且时不时我还得出差呢,难不成我也得平调……”

宋思明啪的一拍桌子,“就副站长吧,我到时候吩咐一下,不给你那么多活儿。你想出去呢就自己调个班,不想出去就在办公室待着!”

好家伙,宋思明知道只要席于飞张嘴想平调走,姓孙的那个不要脸的一定会同意!

凭什么啊,把他们铁路局不当干粮是不是?

席于飞终于有了新的差事,还有了自己独立的办公室。他只负责站内人员调动之类的工作,以及乘务员提交上来的建议和乘客的投诉之类。

手底下还有几个兵,一个比自己岁数都大的科长,四个科员,足够用了。

科长也是之前的同事,知道一些关于席于飞的“内幕”,对这位有着不少一等功甚至还有特等功但十分低调的年轻人分外喜欢,哪怕人家比他职位高都无所谓。

人家有能耐,被国家看重,怎么就不能职位高了?

“要我说,早该调动了。”曾柳华听到大宝换了工作,还挺开心,“短途也就不说了,长途一走十天半个月的,看不见你我心里都空得慌。动不动还出差,一年到头在家里也没几天……说是休息三天,赶上放假还好,没赶上放假,家里都没个人儿。”

铁路上工作其实很忙,国庆节春节尤其忙。自从去上了班,都没在家过上几个春节。

华国人对节日的执念还是很深的,尤其是只要节日就想着要团圆。

什么元宵节啊中秋节啊春节啊,不都是为了团圆吗?

结果几个儿子一半都在外面跑,当娘的心里能舒服?

席于飞怀里抱着小侄孙,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在外面跑了十多年了,我也该歇歇了。”

如果别人这么说,曾柳华就得怼两句。

三十来岁正是工作养家的时候,歇什么歇?等退休了,有的是时间歇。

但这话是她大宝子说的,曾柳华就一个劲儿点头,“可说呢,这十多年你都没好好休息过。要我说这个工作好,清闲。按时上班下班,离家也近。早就应该换这个工作了。”

以前席于飞在铁路上,虽然往外跑看不见心里想得慌,但那时候家里穷,大宝子出去跑一趟,能带回来不少好东西。不管是卖钱还是自己用,好歹家里宽松了许多。

如今家里可不差钱儿了。

曾柳华敢说,自己是这个胡同里最有钱的老太太!

谁能跟她似的,手里二十多个房本,几十间屋子出租,还有她的中介所,每天都有钱赚。更别说她还有退休金呢!

她十四岁就参加了革命,后来上了护校,十七岁已经开始上班了。到五十岁退休,如今拿退休金的时间,都快赶上自己上班时间长了。

她认为现在正是自己能干的时候,大宝子也不缺钱花,可不得好好歇歇。

再说,她的大宝,又不差这几个钱儿。

席家最大的几个三代们也都结婚生娃了,如今都是四代同堂,家里从来都不缺小孩子的声音。

席家老大已经成了粮站的副站长,再过几年也该退休了。

席于飞觉得这时间过得真快啊,刚回来的时候他大哥还不到三十呢,铁塔般的汉子,如今已经都快退休了。

二哥三哥同样,他们现在都是干部,五十五岁退休,算一算也没多少年了。

大姐早就内退了,因为年轻的时候饿狠了,后来结婚嫁人哪怕婆家对她很好,但生了几个孩子伤了身子,到现在都补不回来。梁老爷子的意思就是得好好养,好好休息。所以干脆办了内退,每天不是看看孙子孙女,就是拎着包袱来娘家住几天。

这小日子过得,另外两个姐看着都眼馋。

“说的就是,”云奶奶拿着拨浪鼓逗着躺在床上的另一个娃,“该休息就得休息,别年纪轻轻的整一身病,跟我们似的,天天喝药汤子。”

毕竟也是九十多岁的人了,在农场的那几年又消耗了许多。如今每天都得喝梁老爷子配出来的药汤,偶尔还得扎个针。不过为了身体健康,为了能多陪陪几个孩子,这算什么苦呢?

“老于也该回来了,”曾柳华突然道:“他回去也小半个月了吧?”

于教授那个出国了的闺女回来了,辗转的联系上了人。于教授一听,二话不说就回了沪市,这几天也打了几个电话回来保平安,说是事儿都处理的差不多了,估摸着得回来了。

席于飞那个在沪市的小洋楼也出租出去了,还是老孙他们帮的忙,直接租给了沪市那边的办事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