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高尧指的方向, 看到了正在挑种子的许青。头发花白的老人家, 坐在马扎上一脸专注地颠着簸箕, 仔细挑选优质良种。
看到她后,许青跟她聊了聊最近私田里最近研究出来的食物, 让江宁惊讶的是许青竟然带着人琢磨出了嫁接技术。
虽然知道嫁接技术起源于战国时期,《齐民要术》也有相关记载,但她记得不清楚所以在编纂农书的时候没敢往上写。但出乎意料的是先人们自己研究出来了,有了嫁接技术,会使植物抗病能力增强,也能耐低温,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产量。
在这个靠老天吃饭时代,这个技术的出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过活的棵数太少了,还需要些时间精细一下。”许青说出了技术实施时遇到的困难,目前正在想办法解决。
江宁颔首,她不清楚原理,所以只听,记下许青遇到的问题,看自己有没有能帮上忙的地方。到了最后,她对许青:“先生有需要就同我说,我一定会尽力帮忙的。”
“女子客气了。”
这个时候阿珠回来扑在了江宁后背上:“先生们也真是的,竟然也不告诉我阿娅来了。”
“只是来取祭祀用品的,本以为马上就走了。但听到许先生的嫁接技术后,心中实在好奇就在这里听先生讲课了。”江宁伸出手点了阿珠的头,“这件事情怎么不写在折子上?别以为我不知道庄大人调职后,文书就归你管了。”
“这可不关我的事,是老师觉得嫁接技术还需要完善,所以才不让我上报的。”阿珠嘟着嘴解释,而后邀请,“阿娅来都来了,不如在我们这里吃哺食吧。今天吃我们的家乡常吃的竹筒饭!”
面对众人的热情邀请,她不好推辞。不过还好,临近正月家家户户都准备祭祀,所以也没有什么大事。于是她便答应了留下了下来,让仆从们先回去。
“吃饭也有段时间,”高尧摆了摆手,“你们两个年轻人出去玩吧。就别叨扰我们这个老头子干活了。”
阿珠吐了吐舌头,带着江宁出去了。一路上宛如一只百灵鸟一样,叽叽喳喳地说了许多趣事。江宁时而插上几句,两人一路上说说笑笑的。这让她想到了在学校里跟同学讨论课题的时候,畅所欲言不用瞻前顾后,是非常开心的时光。
“阿姊你也来了?”
江宁一愣,她抬头看去,竟看到一个出乎意料的人——百里茹。她怎么在私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