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上午,陈爷爷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大塑料凳子,一个一个招呼自己的兄弟朋友还有左邻右舍们。
这天上午,穿着一个新围裙的陈盼,也拿着一沓新买的一次性纸杯,来回的穿梭着,不停给家里长辈们还有亲戚们上着茶。
陈盼上茶,陈奶奶就拼命做饼。
当然除了陈家铺子早就做出的各种热乎饼子外,陈盼家还准备了几个专门的果盘,里面放了现在大家过年才吃的花生瓜子大白兔奶糖和水果糖等东西。
陈家这辈的最大家长看着四周的一切,缓缓说道:“爱国你出息了啊,我们这一门,未来就靠你了。”
“这——我就是随便开开,还不一定能成功呢!”
在外面忙着招待大家的陈爷爷,闻言立马不好意思的摆起手来。
“不,从你第一个出来做生意起,你就已经成功了。至少我们后面的儿子孙子们,都知道人活着不能只爬在庄稼上了。”陈爷爷的二堂哥,闻言也立马夸了起来。
“对,我们这一门,你是第一个真正开始做生意的。就凭这一点,你就比我们强了!”之前总是跟兄弟比较的陈爱党,也在人前说了一句公道话。
“是啊,三弟春花你们好好的干。没准那一天你们干的好了,也能招我们进去打打工呢!”
见大家说的开心,一直缺了一个右下颌牙的陈爱党妻子刘招弟,也笑眯眯说了一句。而她的丈夫陈爱民,这个时候却是捧着茶杯罕见的一句话都不说了。
“嫂子你真爱开玩笑,我们这算什么啊!”
刘招娣虽然是徐春花的嫂子,但两人年龄其实一模一样的。见她突然开玩笑,跟她关系最好的徐春花立马不好意思的回应起来的。
“我那有开玩笑,我说的是真的。春花以后如果你生意好了,忙不过来了,你随时都可以找我。到时嫂子我就做你的第一个员工,放心,到时我肯定不多要你工资的。”
陈盼的这位二奶奶是那种人后特别老实沉默,但在人前,会刻意多说话调解现场气氛的那种。
反正此刻就因为她的大嗓门,所有过来恭喜,但最后都只能坐在陈家铺子外面的塑料凳子上,或者只能去里面两个巴掌大小卧室坐着的众人,就都被她逗得哈哈大笑了。
这一天,陈爱国的两个亲兄弟,两个堂兄弟都带人过来了。陈盼的那位住在的最近的姨奶奶,也就是陈盼爷爷的那位亲姐姐,也派儿子过来了。甚至连他们邻居杨叔都带着斜对面王奶奶带给他的一条红专门过来了。
就在陈盼家的铺子,门外鞭炮声声,大家拿着准备的红一条一条系在她家店铺的那个玻璃门把手和新做的“陈家烧饼铺”牌匾上时。最近过年只有年三十和初一待在村子里,后面一直都住在陈家镇四中家属院的王青山,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呼哧呼哧的再次返回了自己的老家。
再过几天就要开学了,他这次过来是跟他联系好的几个学生家长最后确定一下他们的转学信息,顺便过来拿钱的。当然他人都重新来到清水村了,他自然也想再给陈盼一次机会,看她要不要改变主意转学到他所在的那所学校里。
对方毕竟是他的亲闺女,如今他家老大和老小都在四中就读。他自然也想一视同仁,也想把对方早一年弄到学校资源更好的四中了。
在过来的路上,骑着自行车的王青山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想了很多劝陈盼和陈爱国夫妇的话术。但等拐过弯看到陈家大门上挂着超大铁锁后,他整个人一下子就懵了。
“青山,盼盼一家去六平开店了!你不在的这段时间,盼盼给你三叔三婶租了一个三十来平的小店面。你三叔三婶没有办法,只能顺着她的意思去六平开饼店了。他们一大早就走了,以后可能好几天才会回来一次呢。”
就在王青山扶着车把手,一直转头看向他家对面的陈家时,一直抱着孙子坐在自家门口的王老太突然的开口了。
直到此刻,王青山才猛然发现了坐着晒太阳的对方。
第23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婶子,你说什么?他们怎么突然就去六平开店了?眼看就要三月一号了,他们家现在搬到六平,意思是陈盼也转学到那边了吗?”
把自行车放在自家门口后,随即王青山就快步走到了,坐在一个小木凳上抱着自家孙子晒太阳的王奶奶身边。
“对,应该是转学到了那边。反正前几天盼盼奶奶在洗衣服时,我跟她聊了几句,她后来就给我拿出四个烧饼,说是他们要在六平开店卖那种饼子了。青山我跟你说啊,那饼子可好吃了,外面酥酥脆脆的,里面一层一层的。四个饼子竟然是四个不同口味的,有牛肉的,还有猪肉的,上面还有很多白芝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