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盼,你忘记饼子和热水了!”见她拦住了一辆小蹦蹦,陈奶奶连忙提着一个她早就准备好的塑料袋和大水杯迅速跑了过去。
“还有帽子!!”正在抓紧给客人卖烧饼的陈爷爷也大声的喊道。
“帽子不用了,我们一整天都站在树荫下。”
陈盼一边大喊一边往小蹦蹦里放着自己的东西,等自家奶奶过来后,陈盼立马从对方手上接过了一摞的饼子和那个超级大的塑料水杯子。
“帽子还是要戴的,你不知道你现在都变成小黑娃了吗?”抬手把自己头上的帽子摘下来,陈奶奶胡乱的把那个帽子戴在陈盼盼脑袋上后,就立马去店里帮自己丈夫了。
“盼盼今天晚上你能早点回来吧?”
等回到自家摊位后,陈奶奶又忍不住大声道。
“会,我六点多就回来。”
匆匆答应一句,随即陈盼立马坐进小蹦蹦里面。
司机其实有些嫌弃陈盼墨迹,但等上车后陈盼说要去人民公园后。意识到这一趟要二十分钟,司机就笑眯眯的说了一句一块钱,然后就立马发动车子了。
六平离人民公园真的很近,就算路上稍微有一点点堵车了。坐了小蹦蹦车的陈盼,也在八点准时到了人民公园的正门外面。
而从这一天起,陈盼终于不用每天都去取货了。
就算知道后面的货是陈盼从家里拿过来,杨小梅两姐妹都是过来就先给陈盼今天所有货的一半批发价,然后才跟陈盼一起做生意的。
后续七八天,陈盼他们每天的收益都保持在七八十之间。
陈盼总说他们每次过来东西都会买完,话还是说早了,后面她们也有剩几个面具和金箍棒没有卖完的情况。
但对早在很早以前就赚回所有本钱的众人来说,剩几件小玩意,已经不算什么了。
一天赚七八十,那一段时间,做生意的三人走路都生风。
在他们这样卖了十天后,在八月上旬的一天,陈盼又让杨小梅叫上了自己母亲,陈盼又联系了邻居杨婶子和她的三奶奶。
她告诉他们,她这边需要帮忙,她们如果过来一天给他们十块钱。
一听是赚钱的事情,跟陈盼很久没有见面的杨婶子和三奶奶,都特别兴奋的答应了。
第二天早晨,她们就按照陈盼说的,在六点五十的时候去供销社前面等杨小梅母女了。
至于杨小梅的母亲,她天天看自己女儿折腾,自然知道这其中的盈利,也是陈盼一说就立马跟着自己女儿过来了。
然后从开始,陈盼把他们的摊位分成了两个。
分别是她自己和杨小梅姐妹,她们依旧是每天一过来,跟陈盼问完价格后就给陈盼一半的成本价,然后最后在四五点的时候跟陈盼分钱。
而新来杨妈妈,三奶奶还有秀芬婶子,陈盼把她们安排在公园的后门那里。对于她们,陈盼是提前跟他们算好数量和所有东西大概卖完的钱后。然后带着他们卖了半天,最后就把摊位全部都交给他们三人了。
然后等四点半左右的时候,自己这边买完了,跟杨小梅姐妹算好钱了。陈盼就会带着他们,一起去公园后门处找杨妈妈,秀芬婶子和三奶奶他们。到时她会看看他们的东西,大概的点完所有的钱,确定没有太大的差别后,然后当场给他们每人十块钱的。对于他们,陈盼算是暂时雇佣了。
三奶奶他们最近是在家里没有农活,他们也找不到合适的打零工地方。所以一接到陈盼的电话,说让他们过来帮忙卖气球和面具,她们就过来试试了。
她们是抱着一种能赚钱就赚钱,不能赚钱就拉倒,就算过来转转的心态过来的。
等后续真的从陈盼手上拿到货,卖了一天,晚上真的拿到十块钱后。
她们就立马认真起来,第二天她们就像陈盼和杨小梅姐妹那样。也是馒头水杯,帽子口罩全部都戴上,全服武装着过来。
其实这样的情况,一看就是陈盼这个晚辈,把他们雇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
但一辈子没有出去正经打过工,出去做个小工一天要四块都被别人嫌弃不要的她们,也是非常识时务的。
知道陈盼会找她们,是在照顾她们。
她们就把嘴巴闭紧了,天天早早跟着方清华母女坐七点班车,早早下来了。
三奶奶毕竟是自己的长辈,杨婶子是自家邻居现在还帮自家看院子和照顾小黑。杨妈妈毕竟是自己好朋友的母亲,她应该是大概能算出自己一天能赚多少钱。所以在经过考虑后,陈盼后续把他们的工资涨成了11块,算是管了她们的一顿午饭。
“三奶奶,秀芬婶子,杨婶子,这多出来的一块钱是给你们吃午饭的。公园后面有拉面馆和凉皮店,人不多的时候你们就换着出去把午饭吃上。”